醫生星屑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中產眼裡的醫療拉扯角力

(我和普遍香港市民一樣, 只懂責難, 可不大懂得提出有用的建議... )

醫管局很思覺失調, 與現實明顯有一點距離, 現在還是分不清自己算不算是公家的, 醫療算不算福利, 也搞不清應該服務的對象, 不知道應該給自己劃定甚麼服務的範疇, 也不知道應該當私營醫療體制是敵是友. 這就叫全港市民無所適從.

我自己從醫院出來, 知道香港醫院運作模式和技術水平, 老實說, 如果我自己有病要醫, 都會想回去公立醫院醫, (而且斷估也不會待慢醫生). 所以作為普通香港中產市民和醫療使用者, 我且討論一下一些不同的醫療需要:

普通長期疾病例如高血壓, 糖尿病等等, 很多中產人士從來都會不依靠政府, 一般都是看私家醫生的多. 至於一些短期醫療需要, 事完後對生活和工作沒多大影響的, 例如遇到意外受了傷, 也可能是一些外科病要做手術, 費用低廉當然好, 就是要付出數千至數萬元的醫療費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如果費用十萬以至百萬計的話, 就會覺得超出可承擔的範圍, 照道理應該大部分由政府補貼了.

核心的情況是當發生一些會長期影響工作能力的疾病, 例如成為傷殘或嚴重疾病的長期病患者. 這就會帶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就是 "社會地位和生活質素(說得白一些就是資產) 應不應該因為殘疾而下降?"

你看無記"阿旺新傳", 阿旺自小弱能, 一生就因為殘疾而只能成為草根階層. 他找工作不容易,昨天有機會做辦公室助理已經高興得很, 當然也談不上儲蓄. 天生殘疾好像是無話可說了, 但是後天殘疾又如何? 試試想像一個薄有積蓄, 有2個小朋友的中產某甲於35歲得了長期病, 工作能力受到影響了, 那麼他應當先花光自己的積蓄甚至變賣產業, 一家成為了草根階層才能得到充足的醫療資助, 還是一開始已經應該得到充足的醫療資助, 以能保持一家的資產不至下降草根?

這情況正正發生在我自己身上! (我沒有病, 不用擔心!)

大學時期申請助學金, 卻因為一家自住的30年小唐樓和父親的微薄退休金而被拒, 我深深不忿就去罵那個學生資助署的職員. 我說: 母親的公寓是自住的不動產, 父親的退休金是他的棺材本, 都是應該用來給他們自己養老而不是用來供我讀書的, 如果我學成後拋下他們不理了, 他們如何生活!!! 莫非我們應該因為交學費而傾家蕩產!? 多年來死慳死抵才有自己的小公寓和微薄積蓄, 原來政府是這麼的不鼓勵默默耕耘和努力儲蓄, 早知就一直大吃大喝餐餐清了吧.
我再問那職員: 我是不是應該現在去一趟澳門, 用盡身家睹一次大小, 贏了就不需你求你資助, 輸光了不求你你也要資助我了!!!!
那職員說, 社會是這樣的了, 他也沒有辦法. 結果父親的退休金泡湯了, 而我5年醫科都要一邊唸書一邊做兼職賺取生活費.

言歸正傳, 假如認為資產值應該因疾病而下降, 公共醫療的取向就是要"付得起錢"的"用者"自付, 到了付不起了才會給你資助, 你決定不用嗎就不用付款了. 這個制度給人的感覺是靈活性比較強, 你有權選擇使用公立還是私家服務, 而且用者自付對沒有病痛的人來說也是好像比較公平. 不過到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 有人可能會因為不忿生活質素和社會地位下降, 為怕傾家蕩產和連累家人而諱疾忌醫, 甚至因病厭世提早了結生命. 如果你不想這個情況發生, 唯有自求多福保持身體健康, 也應該自行選擇合適的醫療保險產品.

不過醫療保險也有其複雜之處. 對於現在已經年紀較大, 或是本身有家族病史, 或是已有慢性病(特別是乙型肝炎)的人, 他們的保費會比較高甚至不獲受保. 孩子發生先天性疾病也難以獲得保障. 多了人買醫療保險, 自然有不少病人轉投私人醫療機構的懷抱. 可是政府始終還要照顧付不起治療費的人, 和繼續負責社會性的醫療責任例如大規模疫症, 營運成本還是要從稅收而出.

相反, 假如認為資產不應因疾病而受到影響, 公共醫療就應該是低廉而且平等的社會福利了. 這麼來說有病是不用怕的了, 資產值不會因此大幅下降, 家人受到的影響也會較少. 可是為了保障個人的資產不至下降, 醫療成本就給攤出來讓整個社會來共同承擔. 香港既然宣稱不是福利社會, 能持續提供龐大的醫療營運資金唯有加稅, 或是開徵強制性醫療供款.

強制性開徵醫療供款得到的反響多是負面的, 已經有強積金了還要外加強醫金根本就是變相加稅, 無疑是專向中產開刀. 現在還健康的中產會覺得很不公平, 會覺得供出去的錢是一味的補貼他人. 補貼貧窮傷殘人士也就算了, 卻還要補貼騙綜援金的人, 無能力卻生了5/6個仔女的人, 和走數的一眾大陸孕婦. 此外, 既然給定義為社會福利, 質素要求就不能太高, 也是說, 如果你不想排長龍, 等幾個月才看得到專科和不想入院睡大房的話, 還是去私家醫院好了. 結果到頭來也是不會享受到公共服務的, 強制供了款也是白供.

還有就是要給福利內容制定底線. 例如訂明何謂非必要手術並將之排除在基本福利以外. 這問題其實比想像中複雜, 割雙眼皮固然應該是非必要手術, 但是還有很多手術和醫療服務是難以界定的.

說來說去, 無論如何都是要中產自己拿錢出來的了. 我也說不出那個方案較好.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醫生眼裡的醫療拉扯角力

醫管局推來推去多份改革部告都虎頭蛇尾, 無疾而終不了了之. 說來說去到是一句無錢無飯開, 個個都想得到服務但是又不給錢怎行? 也就一口咬定解決方法非向市民(尤其是中產) 開刀不可了! 我相信前線大部分醫生都懶理你醫管局破產不破產的, 最重要的是工作環境是否合理和病人能否得到合理適當的治療.

醫管局的錢是否用得其所? 是否必須如現在般用得那麼多?

1. 我自己很討厭伊利沙伯醫院落成數年的寬闊低樓底雲石大堂, 我覺得那是不需要, 奢侈浮誇而且品味惡俗的, 尤其是當你從伊院那堪稱人間煉獄, 帆布床開到滿冷巷的內科病房走出來, 經過到那空空如也不知用來幹甚麼的輝煌雲石大堂的時候. 很難不叫人懷疑醫管局花錢的方針.

2. 8成的營運資金要用來出糧是否過多? 其中當然包括妄想與私人跨國大企業看齊的CEO級薪金, 花紅及不知有甚麼值得獎勵的獎金. 甚麼肥上瘦下, 聽到耳朵結繭.

3. 多年來過份習慣"過份"賣大包! 以下是我還在醫院工作時的實際情況: 病人膝頭退化痛看骨科, 每半年覆診給專科醫生看一次, 給一種止痛藥外加一種胃藥, 一天吃4次. 結果就是病人排半天隊, 付一次專科門診的費用45大元, 就可以得到一次過給半年的份量2種藥, 總數是1440粒. 到現在改善了一點, 門診費升至60大元, 藥不給予超過3個月, 也有數百粒!? 每種藥額外收10元. (我離開年多了, 資料錯請告訴我), 老實說, 還是便宜得很...

4. 專科門診的成本比普通科高, 然而很多看專科的病人其實不需要看專科! 就像上段說到的可以半年才見一次專科醫生的關節退化病人其實根本不需要看專科. 現在我不時亦會遇到在醫院心臟專科覆診而病況受控穩定的高血壓病人, 可是根本沒有指引會讓這些病人流回普通科.

5. 各層管理階級的方針是一味努力為自己部門爭取資源, 而絕不會想到節流. 有老細級的醫生會對低級醫生說, 就是無需要覆診的病人也要叫他起碼一年來看一次專科門診, 因為假如丟失紀錄病人人數少了就會被削資! 又有病房為怕床位被減省, 就叫一些原本可以出院的病人先簽紙放假, 慢慢才再出院, 那麼電腦就會顯示較高的使用率了.

6. 有些區份或是有些專科病人較多, 另外有別的區分或別的專科病人較少. 可是根本沒有資源調配的機制! 這就是所謂的山頭主義! 山頭裡多出的資源不肯分給人, 不夠的卻還要爭得更多! 所以需要的營運資金只會越要越多. 此外還有資源重疊的問題, 這也是完全沒有機制可以重新分配的.

明明有千瘡百孔不去理而一味想向市民開刀當然聽罵, 有節流意識無疑會比較得民心. 還有公私營失衡的現象和預備隨時來臨的大規模疫症等等問題要有長遠計畫和對策. 不過我說搞諮詢都是擺個姿態吧了, 因為執拗錢銀和利益是沒完沒了的. 而且還要記著周一嶽每周一"鑊"的現象呢,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逼使他在完成改革之前下台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