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星屑

Sunday, May 29, 2005

醫 vs 藥

日日說嚴肅話題你不悶我也悶了.
不過真的不吐不快.

藥劑師借診所配錯藥的事件發揮, 說私家醫生應給予處方, 讓病人自行往藥房配藥. 先別說病人未必會照單全執, 或是購藥開支會否增加的問題. 先回應藥劑師對診所的兩點指責.1. 他們說診所姑娘執藥會有問題:

一間藥房統共得一個藥劑師, 其他執藥的還不是那些無特別培訓的普通藥店員. 一間診所掛牌的是註冊西醫, 姑娘一個至兩個; 一間藥房通常一個藥劑師帶著四五個藥店員. 我說診所更加容易 (至少一樣容易) 監控品質. 你看見報章說藥房與迷幻派對掛勾, 供應全場咳水, 久不久有假藥過期藥出售的消息. 我又知道有藥房胡亂向人推銷藥物的情況.

醫生看完你的病, 對你的情況會有一個整體的掌握. 相反藥劑師對疾病的醫理並沒有合格的資歷, 否則他就做醫生了. 很多藥物功能有很多種, 例如有些鼻水藥也是抗敏感藥也是止痕藥, 有時也當做輕度安睡藥用. 如果病人到藥房配藥, 很容易被藥房誤導以為醫生開錯藥. (我自己試過幾次! 有病人帶了我給的止痕藥去藥房照配, 後來走回來告訴我那職員竟說那是鼻水藥, 問我為什麼給他這藥, 他根本沒有鼻水! 天!) 也有病人拿我的藥去藥房配, 藥房給他別款類似的藥, 硬說那是同一樣的. 回來他給我看看根本就不同! 叫醫生怎信得過藥房?

2. 他們又說藥劑師很明白藥物, 會詳細解釋每種藥性及用法:說得好像醫生就不會那樣. 醫生也會吧! 以前醫生不說不代表醫生不明白和不肯解釋. 社會要求高了, 現在醫生也很樂意回答病人的病情和服用藥物的性質. 但是我覺得有些(尤其是中產) 病人的消費者心態較重, 會很想詳細地問清楚, 例如副作用的事. 但是資料多了不一定消化得好. 我告訴你, 就是最最普通的"必x痛", 它的副作用就有出紅疹, 血液不正常, 急性胰臟炎, 肝腎功能破壞等等, 只不過出現機會很少就是. 可是你知道了這些資料其實沒有用, 還是要食用它, 也根本沒有零副作用的西藥可以選擇. 總之重要的資料, 好像如果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可能性高的話, 醫生一定會很主動告訴你的.

總之以現時制度, 醫藥還不可以分家. 想要最理想的情況, 就除非所有診所聘請藥劑師執藥 (可是藥劑師又怎肯做姑娘其他的工作?), 或是醫務所與特定藥房掛勾或合併了. (沒可能)

Saturday, May 28, 2005

醫道雜談

1. 大風瘡

昨天無意看了一會"醫道". 那個大師為尋得醫治大風瘡(大痲瘋)的藥方, 於是以自身嘗毒草差點丟了性命. 我說他很是偉大, 但死了也是白死. 大痲瘋到了上世紀才知道病原體是一種很惡的細菌, Mycobacterium leprae. 發明了有效的藥物之後, 現在已很少新病例了, 可是到現在還弄不清病是怎麼傳染的, 有說是飛沫或接觸傳染, 但是有很多醫生在豪無防禦的情況下照顧了痲瘋病人60年都未曾染病 (許俊, 他女朋友與大師也沒有). 古今中外大痲瘋都為人類社會做成傷痛與裂痕, 醫療古方千奇百怪, 也不乏殘酷血腥的. 最有趣的可算古敘利亞國的元帥乃縵, 他聽從 神的意思往約旦河沐浴七次就治好了.

2. 西醫將糖尿病藥當胃藥

慘, 病人當然最慘, 不過那醫生也慘. (物傷其類啊!)Simethicone 是舊款胃藥, 強度不大, 現在用來輔助化化胃氣多. Gliclazide 是sulphonylurea 類糖尿藥, 通常叫diamicron (大米缸), 吃了會降血糖. 這個醫生今次真是捉了老鼠入米缸了! 雖然我不知詳情, 但照一般診所運作模式推斷, 問題發生在配藥姑娘執錯藥的可能性居多.

配藥姑娘並不是護士, 註冊和登記護士是不會做診所的. 所以有時質素會很參差, 經驗與工作態度尤其重要. 我的姑娘是很好的, 她們很有經驗, 除了熟悉常用的藥物之外, 更會參與訂藥的過程, 為選擇不同的藥物給我消費者的意見, 就像會告訴我那些藥廠的出品較美觀, 那些會"甩粉"等. 還會與病人談天, 關心他們家裡的事. 讓他們來診所會覺得親切愉快一點是很重要的, 因為病倒已經很不好受了.

所以讓她們執藥我是很放心的, 不過放心極都要醫生親力親為才對, 始終最後的負責人是醫生. 我常常說醫療真的有很多陷阱, 一次疏忽成千古恨. 最慘很多事不是事先可以預計的. 如果病人要索償興起訴訟, 有病人受到嚴重傷害甚至喪生, 醫生的良心當然極為不安, 事業前途也就完了.

3. 不知名毒蟲咬死民安隊員? 流感5月仍肆虐!

奉勸一句, 小心小心, 去山頭野嶺做足保護措施. 我不喜歡行山, 會對你說不去也吧!現在世界經常會出現新型流感大規模流行, 新品種流感"甲型H3N2加利福利亞型(加州流感)肆虐本港, 無怪乎一朝應診, 大半發燒, 還是高燒起碼102度! 所以不要太抗拒戴口罩, 也切記洗手洗手洗手.

4. 港大與校友談判破裂

學兄們加油! 有評論說得好, 用錢買回來的不過是"虛名", 要別人真心誠服的, 才是"實名".

Wednesday, May 25, 2005

咳水缺貨

今年的上呼吸感染頗為嚴重, 我本來已預先入定不少咳水咳丸以應付需要, 怎料都還是差點不夠用.

之前一個月前訂落的藥到現在還未有貨, 最快都要到月尾才會送來. 唯有不停再問其他藥廠訂咳藥了, 可是很多都一樣缺貨, 有些新廠就坐地起價20%.

所以想呼籲各位保重身體. 咳嗽是很難醫的病, 用咳藥醫很多都會令人昏昏欲睡, 無睡意的藥很多都不是很見效. 有很多病人大力的咳, 無痰都夾硬咳些分泌出來, 以為會舒服些. 但是這樣很容易咳傷喉嚨, 於是越咳越喉癢, 越喉癢就越咳. 就是沒有發燒, 沒有感染, 卻咳咳咳咳足一個月.

Monday, May 23, 2005

見死不救的醫生

生果日報: 家屬質疑: 淨係觀察同屋企有乜分別? 中風病人不治廣華醫生被指失職

我不是當時人, 很多細節並不知道, 所以我不是要討論醫治的方法, 而是想說說通常醫生不肯救治的原因.

"DNR- Do not resuscitate 不予以搶救"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很多時候病人來到醫院時的情況已經很差, 不是不想醫治, 而是根本救不了, 或是即使救了一命, 病人以後的生命質素會太差, 醫生權衡各方利害就會決定DNR. 例如嚴重中風, 如果受影響的大腦部分面積太廣, 或是主要問題發生在左腦(因為左腦控制主導意識), 又或是病人年紀已很大, 本身有長期嚴重慢性疾病等... 就可能傾向不予以搶救, 讓病人循天命存活或去世.

事實上很多病沒有積極的治療方法, 發生了只能觀察及盡量防止併發症發生, 例如嚴重的中風就是了, 情況就像被人斬了手臂, 用甚麼藥治療, 貼上幾多監察儀器也不能叫手臂長回來. 醫生絕不是神, 很多家人以為送了病人入醫院就會得救, 這是錯的. 在決定了DNR的情況下, 醫生會繼續供應維生的水分與營養, 但就不會用很多的監察儀器. 就是當儀器顯示病人情況不妙, 甚至急轉直下醫生也不會為病人插喉或施予心外壓, 因為這些侵入性的治療程序不單無助病情, 甚致構成傷害, 延長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再說, 現在醫療進步, 幫病人插喉, 用喉管餵食, 用儀器維持生命一段短至中時間不錯是很容易, 但這樣的生存方法對醫生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對病人自己來說也是沒有意義, 甚致更是折磨. 因為腦受了傷, 腦細胞死了就不能痊癒康復. 插喉呼吸, 一星期不夠就會口腔發炎細菌滋生潰爛, 要做頸部氣管切開術才能繼續用機. 睡得久肌肉痿縮更會生褥瘡, 會得肺炎, 會器官衰竭. 一個月下來就整個人面目全非了, 最後受夠了活罪還是不得已離世. 我們看得太多這些例子了.
所以這樣人工式的生存或許只對家屬來說有意義, 心裡覺得會好過些. 他們會以為親人既然尚在人間, 就會有希望痊癒吧. 甚麼睡了十年面貌仍然年輕, 哭多兩哭, 加些感情就會令病人手指動一動繼而悠悠醒轉, 那九成是中電視毒了. 再加上久病無孝子, 當初堅持醫生搏一搏的家屬後來不知蹤的例子也是有的.

去年投訴醫療失誤創五年新高, 我相信很多的所謂醫療失誤都是溝通失誤引致的. 病人, 病人家屬, 醫護人員的期望都不同. 像DNR, 如果事先不解釋清楚, 家人就會以為醫護人員不理會病人生死, 是醫療失誤了: "怎麼那含氧計響個不停, 護士不去叫醫生來救人反而皺著眉走來調低音量就算!? 如果那時她去找醫生, 病人就不用死了...嗚... " 這些情況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Wednesday, May 18, 2005

不務正業

很少覺得文匯報的社評有道理. 不過今次就很喜歡筆者用不務正業來形容醫管局. 當局建議調整公立醫院的私家醫療服務收費, 不是上調, 反而是下調, 竟然想搶私家醫院的病人! 誰人都知結果當然是死路一條.

1. 更多人用公立醫院, 更指定用教授, 更加逼爆, 做死姑娘同前線/下級醫生
2. 更多氣燄高張的VIP, 氣死姑娘同前線/下級醫生
3. 少了資源去一般服務, 令輪候時間更長
4. 令繳付標準收費的病人淪為二等病人
5. 更吸引內地人來到使用該服務, 然後走數, 反正醫管局不追數
6. 私家醫院開始執笠
7. 香港醫療制度崩潰, 老人病的輪候期比他們自己的壽命長, 長期病患無錢自購貴藥, 有錢人打個乞嗤半夜入院要教授來看, 前線醫生做死的做死, 被罵死的罵死, 餓死的餓死 ...

如此差的政策都可以推出來讓人討論令人難明, 不怕被人揶揄搶白嗎? 通常總會有既得利益者, 你說會是那些人?

Tuesday, May 17, 2005

李生

港大醫學院擬命名李嘉誠 答謝捐款10億

寫blog真的容易, 題材天天來, 也不用我苦苦思索. 今天一早看到這種報導, 一天的心情也就被坑了.

第時人問起你來自哪間醫學院? 人答: 我是耶魯, 我是東大, 我是牛津, 我就要答: 我是李嘉誠醫學院的. 天!
其他學系小心了, 我想比這更利害的可能還有成龍文學院或是董趙洪娉法學院呢.

朋友張的的留言說得好, 所以擅自搬出來正版面. 先多謝.

擒日聽CR2的「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主持講得好「中」:李生的最矛盾的地方是一方面高姿態地去捐獻(港大已不是最大宗,還記得汕頭大學嘛),但同一時間又亳無社會責任可言,佢既港燈永遠唔減價(即使經濟極差時);長記旗下的新屋苑將一些雜項如和記寬頻,長實有份的醫療集團(設店在屋苑的商場內)的費用在無詢問的情況下加在其屋苑管理費內,不論你有用或無用這些服務,仍要繳款,變相逼你用。神又係佢;鬼又係佢。有時我覺得李生這些捐贈的動作似是為將來搵著數的籌碼多d。如果佢真係「富貴於我如浮雲」,佢最好捐多d錢俾d非謀利機構,肯減下價,讓所有市民得益,而不是一少撮人。因內子於特殊學校的關係,我知道其實和長記旗鼓所當的新鴻基亦同樣做了不少善事,但他們從未這麼high profile 的宣傳自己如何如何的好,只是默默奉上金錢,另外他們亦會鼓勵員工及其家屬一同以義工身份去幫那些機構,我覺得他們的誠意比那十億的捐贈更多一百倍,肯與患難者/有需要者同行,而不是單單的捐款,才是令人值得肅然起敬。不過,最可悲的是那些「飽讀詩書」的港大高層竟然看不到捐款背後的有可能的含意,竟如小狗擺尾伸脷,只可大聲講一句:頂!!!!還記得約9個月前於cnn看到這樣的一個報導,一個美國的富豪於死後將一大筆遺產(和李生是次捐款相若或更多)捐給某間大學,但其中一個條件是學校不可公開他的身份,李生,你聽到嗎 ?

人暈亦暈

以下對話經常出現:
病人: 醫生, 我覺暈.
醫生: 怎樣暈?
病人: 總之是暈! 我也不曉得怎說... 又好似赤赤地... 總之是暈...
醫生: (啤... 醫生也頭暈...)

其實暈有很多種, 不同的暈眩背後原因不同, 說清楚是很重要的.只在這處說個大概:

1. 暈倒, 暈低, 失去知覺 (black out)

突然失去知覺, 倒下來, 一般會令人感到因大為緊張! 背後原因可大可小. 嚴重的有中風, 心臟病發, 痙攣, 失血過多, 血壓過高, 呼吸過速, 血糖過高過低...也可以是比較小事, 我們說vaso-vagal attack, 是一種神經反射行為. 通常由突然發生的事引發, 可以因為很驚, 被打, 疼痛等於是血壓驟降, 有時肚痛肚瀉身體失水也會這樣. 我自己只是因為打波撞痛手指就試過暈倒過3次! 那時你會面青唇白, 流冷汗, 耳仔嗡嗡聲, 眼花, 看人得番個人影, 不過過一會就會醒過來, 喝點暖水就沒事了. 這情況去驗甚麼通常也是正常的, 也不用太擔心.

2. 暈陀陀, 頭暈轉向, 天旋地轉 (vertigo)

暈車浪, 暈船浪就會覺得轉. 很多中年婦女有耳水不平衡, 陳方安生也有, 發作的時候你會覺得地板走上了天花板! 而且還會作嘔. 你不知道, 這時你的眼球會向一方不自覺地掃下掃下. 其他嚴重的可能性就是小腦有毛病了.

3. 暈眩, 暈暈地, (dizziness), 腳浮浮, 虛虛浮浮, 頭輕輕 (head-lightness)

我們說non-specific symptom, 沒有甚麼指向性. 你可以說無論有甚麼不適, 你總會覺得暈暈地. 肚餓會暈暈地, 發燒會暈暈地, 眼訓也會暈暈地, 成日睡不著也會暈暈地. 所以如果你看醫生只因為暈暈地, 就要耐心地給醫生問清楚其他病歷了. 當然長時間覺暈暈地就要弄清楚原因, 可能有像貧血等的情況, 甚至有隱伏的嚴重疾病(如癌症)也說不定的.

4. 頭痛請說頭痛, 如果連頭痛也說成頭暈, 那麼醫生也頭暈了.

Thursday, May 12, 2005

多餘

作為醫生, 其實不應這樣想的.

但是我覺得各報高調報導食環署及兩大醫學院的研究報告有時幾多餘. 食叉燒話會致癌簡直擾民, 我是絕對不會放棄叉燒的, 尤其是帶著少肥的. 話吃生蠔含鉛度高 (誰會天天吃大籮生蠔!), 綠葉菜也是 (明明叫人吃多些菜, 難不成只吃霉菜!), 說了半天才說其實現在香港人的攝取量遠低於警戒線, 多餘.

今天輪到鹽分了, 報告算是嚴謹的, 但內容其實是老生常談, 一句話: 對身體不好! 講完. (誰不知!)

事實上香港的人均壽命已很長了 (婦女八十多歲!), 只有日本人比我們更長, 再長的話可能會到達辟穀練仙的境界了. 如果要說"合法"減壽的第一兇手只有吸煙, 有關當局那麼緊張市民的身體為何不全面禁煙!? (hidden agenda 是利益嘛!)

現在兩大醫學院十分重視"出紙", 即是出版醫學報告. 教授要出, 醫生要出, 護士也出. 你記得很多年以前醫院有很撲鼻的"醫院除", 現在已經消失很久了, 因為有"得閒人"出研究報告顯示醫院地板(甚至手術室地板)的細菌數與病人的細菌感染機會並無關係, 所以不用有個阿嬸日夜拖地了(算是德政). 不過多人出紙質素自然參差, 有時更讓人有"博出位"之感.

社會資源有限, 市民的注意力也是有限, 更會被desensitized. (反敏感化?不曉得怎樣譯) 再煞有介事的大篇報導太多報告只會得到反效果. 而且醫學報告分很多等級, 進行報告的方法也有分別, 怎樣挑選研究對象, 對象數量, 以致被甚麼醫學雜誌刊登也很不同. 像新聞報導常題到的"刺針雜誌", 能夠刊登在"刺針"上的報告一般經過嚴格審批, 所以都是嚴謹而有認受性的報告. 那麼就算那報告是由山卡罅醫院出的也值得關注. 所以只一味報導研究結論容易流於片面甚至誤導.

而且生活已經不容易了, 不要把生活的小趣味(鹹味)也奪去吧.

Tuesday, May 10, 2005

"懨"

為了驗明正身, 今天要談一談有關醫生工作的事.
今天讀到有關醫管局的報導, 說醫管局面臨巨額財赤, 又有醫院部門因全組醫生離職投身私人執業而關閉. 我的感覺是很心涼的.

在醫管局四年整, 不開心的時候比較多. 我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有自信, 至少不是"騎呢"醫生("潮"可不算"騎呢"), 與同事關係不錯, 工作內容也能夠掌握. 但總是不開心, 下班立刻想走, 不想留在醫院圖書館, 醫院義工服務絕不參加.

原因是"懨"!

這個是個做得很好的字, 集形聲, 會意, 我甚至覺得也有點象形於一身: 看著字型已經能感受到那種情緒了, 活脫脫就像是一個捧著頭皺起眉的人. 對醫院的工作, 我不是討厭, 不是厭惡, 也不是厭倦, 而是感到煩厭心裡直擠出來. 我從來不是討厭我的工作, 能夠達到自小的志願, 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工作量多是預計中的事, 可是工餘留給你的睡眠時間太少吧. 我當主診醫生時曾"三日一call", 即是第一天七時開始當值廿四小時, 常常午夜前後工作最多整晚沒得睡, 之後第二天再做到黃昏七八時才放工. 第三天朝七晚七, 之後變回第一天再當值廿四小時加直踩到第二晚七八時...... 如此如此循環, 一星期下來共一百一十小時, 一個月下來最多十一call! 三分一的人生就在當值, 這情況一直維持了整整半年.

又常常分身不下: 開會, 收急症, 看門診, 巡房, 做手術各報門都預你會出現, 但身體只有一個啊! 怎能夠同時現身呢, 於是不停順得哥情失嫂意, 日日在狹縫中苟延殘喘. 然後聽得醫管局說醫生人手過多......

這樣的生活如何模式只像機器, 沒有人性. 進修的機會是有, 但十分逼切, 錯失了時間就追不回來. 進升的機會是零, 有人事關係就好得多.

所以說醫管局草菅人命, 草菅醫生的命, 也直接間接草菅病人的命. 相對來說護士有制度得多, 至少上班下班時間, 三餐時間, 一週工作時間和放假時間都有規定.

離開了醫院, 心態才回復平衡. 你問我出了來做診所會不會覺得有點可惜? 有時也會有點這樣的感覺吧. 但沙士英雄沈祖堯醫生說得好, 事業是個膠波波, 掉下會反彈起來, 健康, 家庭, 興趣, 戀愛卻是玻璃球, 掉落了也就破碎了.